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中,“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作为白茶制作技艺唯一代表,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粒达白茶,作为福鼎白茶传统技艺的推动者,坚持传统技艺制作白茶,既是对传统的传承,也是担负对白茶的一份责任。
福鼎白茶的制作技艺,能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定有其深刻道理。今天就跟随粒达家小姐姐一起来探究这非遗背后的技艺精髓吧!
简单,却不容易!
福鼎白茶的制作技艺,很多人都说它简单!最关键的步骤只有2个:萎凋和干燥。
但是,越是步骤少,越不能轻视,越不代表着随便就能够做出好白茶!
表面上看,加工工艺十分简单,其内在加工制选的技术要领却不易掌握,特别是要制出好茶,比其它茶类更为困难。
2012年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在北京国际茶博会“福鼎白茶保健养生功效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时说:“白茶制作工艺独特,不炒不揉,鲜叶经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加工而成,看似简单,实则奥妙无穷。”
萎凋:白茶的精髓所在
萎凋,是形成福鼎白茶品质的最关键工序。
传统福鼎白茶的萎凋,素来有“天热变红,天冷变黑”与“北风天好做茶,南风天不好做茶”的讲究。
根据实际的气候条件与生产条件,采取不同的萎凋技术,格外考验制茶人!
萎凋的过程,并不是鲜叶的单纯失水,而是在一定的外界温湿度条件下,随着水分的逐渐散失,叶细胞浓度的改变,细胞膜透性的改变以及各种酶的激活引起一系列内含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质。
萎凋方式,包括日光萎凋、自然萎凋、加温萎凋。受制于天气的影响,一般会是这三种方法取其中的两种或三种交替运用,这就称之为复式萎凋。
在传统的福鼎白茶生产中,日光萎凋对于形成白茶的色香味形非常重要,而且对白茶陈化有重大意义。
日光萎凋,即要把茶芽均匀地薄摊于篾箅或水筛上;晒出好白茶,不仅需要根据风向、光照、湿度等因素调整晾晒方式,更得盼着老天爷赏脸。
因此,“看天做茶”与“看茶做茶”是传统白茶制作的精髓。
干燥:好白茶的基础
萎凋结束,福鼎白茶的干燥是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如若萎凋环节已经做到极致,干燥不到位则容易返青,干燥得过头则会产生焦糊味,那么一泡好白茶依然难得。
传统的干燥技艺,是用焙笼进行炭火烘焙。
往往需要制茶师手探其温,更要熟识炭火的脾性,掌控温度的高低、时间之长短来应对不同状态的茶叶进行调整。
外行看简单,内行见功夫。
这炭焙的传统手艺,全凭经验,哪怕温度计也帮不上大忙,光是“文火慢炖”的技巧都跟随制茶师傅修习才能懂。
好在,炭焙的白茶让人不失所望,渐消新茶的“锐气”,让茶香更幽远,水更细腻绵柔,气韵更足。
四代传承,粒达坚持传统
回顾整个过程,一杯好白茶来之不易!
传统白茶的整个加工过程,不炒不揉,虽然只有萎凋、干燥两道工序,其制作过程却是非常的繁琐和需要时间的磨砺。
哪怕一个不恰当的细节,都有可能功亏一篑,风险大,成本高。只有耐得住寂寞与相信传统的制茶师才会坚持,因为他们笃信,只有传统,才是正味。
粒达家族,四代传承,匠心制茶,相信传统的力量,重视传承,坚持手工艺制茶传统,只为这白茶逾发馨香。